液壓馬達的基本原理
當圖A所示裝置作液壓馬達使用時,傳動軸不再用原動機驅動,而是與工作機構相連。且從圖A(a)所示的進油口a輸入壓力油液,該壓力油液經(jīng)進油單向閥7和流道b進人馬達的工作腔12,并在柱塞6上端產(chǎn)生推動柱塞的液壓作用力,由于凸輪2偏心距E的存在,該作用力將對凸輪2的回轉中心02形成一個轉矩,使各凸輪和傳動軸4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由于慣性,凸輪2旋轉至圖A(b)所示位置后仍沿順時針方向轉動,使柱塞6上移,將工作腔12已做功完畢的油液通過流道c、單向排油閥5和排油口d向油箱(圖中未畫出)排出;由于凸輪1與3的相位合適,使液壓馬達在進油時排油閥5關閉,而在排油時進油閥7也是關閉的,以便實現(xiàn)配流。若連續(xù)從液壓馬達的進油口a輸入壓力油液,則可使馬達帶動與其傳動軸相連的工作機構實現(xiàn)順時針方向連續(xù)回轉運動,并將用過的油液不斷由排油閥5排出。與液壓泵的情況類似,若輸入油液的方向反向,即由油口d進油,由油口a向外排出,則傳動軸或轉子的回轉方向也必然反向,即按逆時針方向轉動。
上述柱塞式液壓馬達具有容積式液壓馬達的基本結構原理特征。
①與液壓泵一樣,也具有統(tǒng)稱為定子、轉子和擠子的三種零件,它們因液壓馬達的結構不同而異。
②與液壓泵一樣,也具有若干個密封且又可周期性變化的工作腔,工作腔一般也由定子、轉子和擠子這三種零件構成。與高壓油液相通的工作腔稱為進油腔或高壓腔,通向油箱的工作腔稱為排油腔或低壓腔,吸油腔和排油腔之間的過渡區(qū)被有關零件的表面所密封。為使工作腔的容積發(fā)生變化,在構成工作腔的零件中必須有一個可作相對運動的擠子。擠子在壓力油作用下伸出從而使工作腔容積周期性地由小變大,在斜盤等零件作用下縮回從而使工作腔容積周期性地由大變小而不斷排出低壓液體。
③與液壓泵一樣,液壓馬達也具有進油口和排油口,但馬達的進油口和排油口分別與高壓腔和低壓腔相連通。由于液壓馬達的低壓腔壓力稍高于大氣壓,因此,與液壓泵不同,馬達的進油口和排油口尺寸可以相同。改變或交換液壓馬達的進油口和排油口,則可改變液壓馬達的旋轉方向。
④液壓馬達的輸人參數(shù)是液壓參數(shù)(壓力和流量),輸出參數(shù)是機械參數(shù)(轉矩和轉速)。
液壓馬達進油腔的壓力取決于輸入油液的壓力和進油管路阻力造成的壓力損失大?。欢庞颓坏膲毫t取決于排油管路阻力造成的壓力損失大小。
液壓馬達理論排油量與工作腔的容積變化量(或幾何尺寸)有關,而與進油壓力等其他因素無關。若馬達的理論排油量不能改變,則為定量馬達,反之則為變量馬達。
液壓馬達的輸出轉速取決于馬達的輸入流量和排量;輸出轉矩取決于馬達的排量和進出口壓力差。
⑤與液壓泵一樣,液壓馬達也具有配流機構,其作用與液壓泵的配流機構基本類同。但由于馬達需要正反向旋轉,故液壓馬達的配流機構在結構上一般應具有對稱性。液壓馬達的配流方式也因馬達的結構不同而異,一般也有確定式和閥式兩種配流方式。例如,圖A所示柱塞式液壓馬達中的配流方式為采用單向閥的閥式配流。
綜上所述可知,液壓泵和液壓馬達是兩種不同的能量轉換裝置,從原理而言,容積式液壓泵可以作液壓馬達使用,即向液壓泵中輸入壓力油,迫使其傳動軸轉動,就成為液壓馬達。但事實上,同類型的泵和馬達盡管在結構上相似,但在實際中由于使用目的、性能要求及結構對稱性等方面差異,使很多類型的液壓泵和液壓馬達不能互逆通用。